活动暖场宣传片有很多风格和思路
这次客户要求的是:
反对千篇一律,
反对自我贴金,
反对没有腔调,
反对没有情怀。
总之,客户想要一部非常大气、有高度的宣传片。
大气有高度的视频绝不会说品牌本身,而是要拔高。
怎么拔高?拔多高?
客户希望能让他们通过该片看到自己的成绩,但又不能奉承,不能贴金,不能隔靴挠痒,不能做成味同嚼蜡的成果汇报片。
另外,客户还透露了一个小信息,他们喜欢《大国崛起》式的大气情怀。
问题来了,《大国崛起》是纪录片,每条片子几十分钟,可以慢条斯理地铺垫讲述,而年会视频只有四五分钟。。。
说白了,客户既要纪录片的哲思、深度、情怀,又要宣传片的紧凑、明快、商业。
纪录片的调性+宣传片的时长。这样一个杂合体,还要体现高度大气,咋整?
经过深度把脉,我们发现,只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词,就可以潜入客户内心,写出满意的文案。
1
政治
早期也分享过,政治性就要个性表达让位于政治任务。
文案在政策上要响应国家号召,
亦步亦趋,要有政治高度。
如果是汇报片,一定要突出成绩、成绩、成绩。
但今天面对的是情怀片,
需要曲线救国,换一种形式讲成绩。
让阅片无数的领导看了陷入沉思,
对自己的作为有一个新的审视,
并油然而生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。
2
时空
厚重的片子尤其纪录片一般都会拿时空说事,
世间再厉害的东西也干不过时空。
时空是最大气的,是最具史学意象的。
所以从开篇到内容,再到结尾,
我们通过时空的概念来贯穿始终。
开篇:
上下千年,是什么布局出东西部新经济的版图?
纵横千里,是什么实现了两个神奇坐标的对接?
片尾:
千年前,当苏东坡站在长堤沉思的时候,耳畔响起的或许是茶马古道那若隐若现的铃声,心中涌现的是故土情;千年后,300万川人站在东部这片沃土上,仰望着西部的星空。目光穿过群山,越过江湖,心中燃起的必定是两地梦。
3
我是谁?
几乎所有的影视都少不了这样两个命题,一个是:我是谁?另一个是:爱能征服一切。
我是谁?带着这样一个疑问,进一步增强了凝重性和思考深度。一个很普世的问题构成了本片的一条线。
爱能征服一切。本片指的是大爱。大爱涌动,故土情深。
开篇部分:
我们是谁?我们何以站在这块土地上?
一个名字,一个有着复姓的名字,
从出现在地平线上的那一刻开始,
从未中断过对自己的审视。
4
融合
也是本片的一个重点。
包括三块内容:政治融合,经济融合,文化融合。
但到底怎么融合?连客户也说不清楚。
文案中不能说得太直白,不能直接套用概念,
要尽可能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委婉地表达。
政治融合:
古往今来,一代又一代行者,奔走在这条大道上。在时代的洪流里,交织碰撞,并通过两省党委政府的桥梁搭建,遇见生命的辽阔。从1996年开始,浙江先后对口协作四川南充、广元、甘孜、阿坝、凉山等地区。近年来,两地更是互通有无,优势互补,广泛参与,为东西协作注入了新内涵。。。。
经济融合:
一边是巴山蜀水的独特资源禀赋,一边是火热的浙江民营经济。两者的融合,加速了川货出川的步伐,推动了返乡投资的热潮。“抱团发展”与“故土情深”,在相得益彰中演绎别样精彩。
文化融合:
巴蜀文化造就了火辣勤奋的川人,吴越文明成就了求真务实的浙人。两者因为共有的包容而交融在一起,并汇合成一种巨大的精神能量。更多的人们加入了巨流,又从中汲取力量和信心,在彼此成就中呈现出令天地动容的景象。
5
细节
整个架构分四大部分:
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,但太政治了。
所以第三部分我们要融入一些生动的细节进行调和。
只有这样,一部片子才会饱满:
我在这头,家在那头,曾经的归途遥不可及;
东西协作的强大,浙川共融的格局,让家离我们越来越近。
纵览两地宏伟成就,细数小我不凡追求。
每个人都是一个发光体,
用自己的方式为经济发展的篇章注入了全新内涵。
一个个好故事拨动时代的心弦;
一个个美丽身影让两地同框;
一个个梦想,让美好彼此相迎。
为什么一般宣传片中,会把公益或文化这块放在第三或第四部分,是有一定道理的,符合人们的观看心理。